冒名頂替 要錢獅子大開口
  以假亂真 比真的還高大上

  真假勾結 敲詐不成就曝光

  新聞敲詐這些招數,我們曝光給你看
  冒充“央媒”記者敲詐,一開口就要20萬元;盜用正規期刊刊名、刊號,假雜誌比真的還要高大上;假記者背後有真記者撐腰,敲詐不成就曝光……記者盤點近來破獲的各起假記者、新聞敲詐案件,揭露那些以假亂真、行騙斂財的招數。
  招數一:冒名頂替
  今年1月中旬,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一家企業負責人接到自稱某中央駐站媒體“記者”孫某的電話,稱接到群眾舉報,與幾名中央級媒體專程採訪該企業私挖濫採一事,已拍攝了相關視頻。
  見面之後,孫某拿出一份以“假招商真挖煤”為題的“新聞稿”,開口便說:“這事兒也沒啥難,我幫你們傳個話兒,他們兩家就可以不發稿。”企業負責人立即明白了,孫某要的其實是“封口費”,便試探性地問價,結果對方開口就要了20萬元。
  “感覺他不像記者,根本不聽我解釋。”企業負責人報了案。警方根據線索抓獲了孫某及“同行”劉某、吳某。經查,劉某、吳某分別冒充中國網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,偽造記者證、工作證,與孫某合伙敲詐。
  “冒充、盜用有關新聞報刊的名義,進行所謂的採訪報道以達到詐騙斂財的目的,是假記者的慣用招數。”山西新聞出版局“掃黃打非”辦公室有關負責人連軍說。
  招數二:以假亂真
  “我見過很多記者的名片,有的名片名頭大得嚇死人。印著‘國際通訊社’負責‘亞洲報道’,有的打著國家某部委旗號,共同點都是口氣大。”陝北一位民企負責人說。
  作為陝西某區縣的主要領導,王東(化名)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措辭簡短卻嚴厲的“採訪函”:“王東同志你好!最近接到有關你問題的反映,已引起高層決策部門的重視,現派某某博士前去調研,請予合作。”紙面上紅色的文頭與公章赫然奪目。
  王東一臉無奈地說,“經常會收到這樣的採訪函,說白了就是訛詐要錢。我沒時間糾纏,只能交給辦公室主任應付。”
  前不久,山西忻州破獲一起盜用《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》雜誌刊名、刊號進行新聞敲詐的案件。辦案民警介紹,假雜誌看起來比真的還高端,“印刷質量非常好,而且封面上、內頁圖片都是中央領導人的照片,就連雜誌的顧問竟然也有不少知名人士。”
  辦案民警劉志朝說,除了雜誌、報紙等以假亂真之外,假網站也矇蔽了不少人。
  招數三:真假勾結
  2013年8月27日,忻州市某中學校長到忻州市公安局報案:一手機號碼給其發短信,自稱“聚焦中國法制網”記者,手中掌握有學校違規收取贊助費百萬元的稿件和視頻,以網上曝光索要錢財,後討價還價達成給7萬元便不發稿的協議。
  民警將取錢後離開的郭某某和同伙王某某抓獲。經查,郭某某是供職當地某報社的真記者,王某某是假記者。
  “以真記者為依托,如果敲詐不成就在媒體上曝光,從事詐騙活動,是這類新聞敲詐行為的慣用伎倆。”連軍指出。
  據新華社
  假記者背後的

  真問題
  假記者敲詐勒索屢屢得逞,其中暴露的問題應引起重視。
  首先,如果有關單位自身沒問題,假記者拿什麼去敲詐勒索呢?假記者們往往很懂形勢,能夠根據國家政策指向開展“輿論監督”,環保、交警、食品衛生等執法部門的違規執法,企業的安全生產、環保設施等往往是假記者們“監督”的重點。
  其次,假記者的泛濫與某些真記者行為不端有關。假記者的出現,正是效仿一些真記者,企圖借用記者身份“蒙吃喝”,從中大撈一筆。更何況,在一些假記者敲詐案件中,真記者的身影若隱若現,打擊假記者還須整頓真記者。
  第三,一些小報小刊記者站和記者證管理不嚴也是假記者泛濫的原因之一。
  據新華社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9vxiy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