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了《關於開展“四風”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加強制度建設的通知》,其中,關於整治“形象工程”、“政績工程”以及健全幹部選拔考評體系的要求備受關註,提出要“堅決糾正唯國內生產總值用幹部”的問題。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,中央文件首提糾正“唯GDP論英雄”。
  政績考核機制是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,逐步形成並建立的。這既是一種責任機制,能夠給黨政幹部施加一定壓力,剋服政府科層結構天然具有的意識懈怠、動力缺乏的問題,也是一種激勵機制,能夠激發幹部推動經濟發展和治理社會的內在動力。這毫無疑問是非常必要的,畢竟發展是解決溫飽問題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出路。
  但一段時間以來,不少地方、領域出現了一種傾向,即經濟建設從“中心”變成了“唯一”,並將經濟發展簡單等同於經濟量的增加,也就是GDP的增長。與此相應,幹部政績考核的指標體系、方式方法也出現了偏差,經濟增長的硬指標,越來越成為衡量領導幹部政績最重要的標準,成為幹部為政所追求的目標。
  發展是硬道理,但硬發展沒道理。在GDP考核指揮棒的引導下,在幹部選拔制度杠桿的作用下,中國的經濟增長確實取得了重要成績。但繁榮和奇跡的背後,是比較嚴重的產業失衡、貧富失衡等結構性問題,出現了“見物不見人”等情況,並造成了相應的治理困境。從現象看,經濟增長了,但生態破壞了,人的生存環境惡化了;生活水平提高了,但一些人的幸福指數下降了;物質生活有保障了,但道德水準降低了,精神生活匱乏了;一些地方發達富裕了,但貧富差距拉大了;市場擴張了,資本強大了,但勞動弱勢了;等等。
  特別是,在GDP被偶像化、絕對化、神聖化的情況下,有些政府及官員過深介入經濟領域,在追求數字、數量和規模的同時,製造了“官出數字,數字出官”、“自上而下層層加碼,自下而上層層註水”等問題,更有借發展經濟之名大肆尋租、貪污腐化,政府胡作為、亂作為、不作為現象時有發生。可以說,基層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,都直接間接、或多或少地與唯GDP的政績考核機制聯繫在一起。
  就幹部選拔制度中 “以GDP論英雄”的做法,中央較早意識到了弊病。但是,由於相關配套體制機制的掣肘,政績考核機制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調整,相關措施的成效與社會預期仍存在較大差距。有的地方官員為了在考核中過關或升遷,依舊把招商引資作為工作重心,甚至不顧百姓呼聲、民生問題、環境污染而盲目鋪攤子上項目,追求經濟高增長;一些地方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了,GDP排位不靠前了,就顧慮重重,老想著上項目、抓投資,造成乾群關係緊張,影響社會和諧。
  正因此,重構幹部考評體系、推動形成有助於科學發展的政績觀就顯得非常必要。在今年6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就選人用人問題指出,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,既看發展又看基礎,既看顯績又看潛績,把民生改善、社會進步、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,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。這釋放了幹部制度改革新的思路與積極信號。這次提出整治“政績工程”,堅決糾正唯GDP用幹部的問題,是該思路的延續和落地。
  政績雖殊道且同,無辭買石紀前功。政績是施政者的成績,歷來被人所稱道。但是,扭曲的、錯位的政績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,對社會持續發展是不利的。糾正“唯GDP論英雄”的問題,關鍵在“堅決”兩個字。這既需要堅決調整幹部政績考評內容,把民生改善、社會進步、生態效益等納入指標體系,也需要在自上而下選拔幹部的同時,堅決引入自下而上的群眾測評、監督和選舉等機制,真正把那些具有科學政績觀的幹部選到崗位上來。
(原標題:發展是硬道理,但硬發展沒道理)
(編輯:SN09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9vxiy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